
一张略显理工的脸,留着寸头,走在深圳的大街上任谁也看不出来这位是吹风机行业叱咤风雨的人物。
(相关资料图)
叶洪新,徕芬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带领徕芬在高速吹风机行业搅起了一片风云。“过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篇文章,我们走进叶洪新,仔细拆解一下这位大佬的传奇人生。
叶洪新1986年出生在浙江丽水。
在旅行者的眼中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但少年的叶洪新显然不这么想,他对这段时光最深的印象是:贫困。
多年后他在采访中这么说:“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是不容易的,我爸爸是捡过垃圾的,我也捡过,有一段经历就是在外面捡垃圾,我们是翻到了一些过期食品,吃了是很开心的的,其实我能够感受到底层人民的生活是相当艰难的。”
可能是这些经历对他的人生有改变,让他在后面的创业路上面对困难从不退缩,而是选择直面竞争。
同时也让他多了一层人文关怀,这点在徕芬高速吹风机的定价策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同行都在选择技术溢价的道路的时候,他选择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技术普惠。简单说就是:利用技术优势把高速吹风机的价格打下来,让更多人能够用到高速吹风机,享受科技的便利。
于是从第一代徕芬高速吹风机的599,到徕芬SE的399,徕芬让消费者仅需大牌五分之一的价格即可体验行业最前沿的吹风机。
后来这一数字变成了八分之一,或许未来,会变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对此他是这么解释的:\"我觉得科技就是干这个活的,你看我们坐在这里就空调,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体验啊,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为什么不让所有人都用上呢?”
徕芬并不是叶洪新的第一次创业。在此之前,他至少做过三个项目。
第一次是07年,那时候叶洪新刚过20岁没多久,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淘宝电商,卖服装和箱包。
这段经历对他是至关重要的,他既是老板也是客服,所有的活都是一个人干, 6年的时间他接待客户超过10w人。
但回报也是丰厚的,淘宝店做了6年后,叶洪新赚到了1000万。
2013年,叶洪新带着电商赚的1000万投入到第二次创业:飞行器。
这对他来讲是一次任性的创业,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不管不顾就投入进去。
结果就是因后期无法商用结束了飞行器项目。
但这段经历给他后续经历埋下伏笔:从0-1的电机制造经验让他拥有了后续创业的技术资本,这也是徕芬能够在几年时间就比肩戴森十几年研发的原因。
2016年,叶洪新开始了第三次创业项目,电动滑板车,拥有电机研发、制造优势、信心满满的叶洪新觉得自己一定能制造出一个好产品。
但这一次的创业仍旧以失败告终。
由于太过于追求产品的性能忽略了成本,钱很快烧完了,项目不得不终止。
在后来的采访中叶洪新对这段创业经历是这么评价的:“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在里面,对于发烧友来说他是抵抗不了这个产品的。”
也许叶洪新跟他的偶像乔布斯一样,他们都属于这样一类人:对产品有着极致的追求,在细节处追求完美不考虑成本。
与其说他们是公司的CEO,不如说他们是他们公司最好的产品经理。
几年后在徕芬成名的发布会上,叶洪新用了和乔布斯iPhone3一样的发布会模式,不做营销,不讲概念,只讲产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徕芬一下子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公司也从濒临破产的边缘走上正轨。
如果把苹果和徕芬放在一起看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徕芬和苹果的发展之路何其相似,都是靠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粉丝然后走上飞速发展之路。
2019年,叶洪新成立徕芬科技,正式进军高速吹风机领域。
其实这件事他从飞行器创业时期就已经关注到,如今拥有了从0到1的电机制造技术,也有了对供应链谙熟于心的了解,也有了更多资金,他觉得时机成熟了。
彼时国内高速吹风机市场处在一个极其分化的情况:
拥有高速电机技术的国外产品性能好,但定价高,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起的;在几百块的价格范围内又是传统吹风机,为了卖高价甚至还制造了各种新鲜的名词割韭菜。
叶洪新觉得,只要造出高速吹风机用的无刷电机,然后用几百块的价格让消费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这,就是徕芬的目标。
经过2年时间研发,徕芬终于自研出了三相无刷电机,转速每分钟11万转,风速每秒22米,彻底达到了高速吹风机的标准。
在发布会上,叶洪新意气风发地说:“今天开始,高速吹风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我们徕芬让更多人都能买得起!”
叶洪新对此的解释是:“徕芬的追求是让尖端科技走向大众生活,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为整个人类提供高效和便利,带去颠覆性的科技体验。
”今年5月,程前采访他的时候也问他,这么做究竟是出于市场考虑还是情怀?
他回答:“如果我们做出来一个产品能让一个人上班时间减少10分钟,整个人类的效率提高,这个价值就很大,我觉得大家应该去追求的东西,继续去创造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吧,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想。”
关键词: